第二十七章 最后的清剿(四)-《北明不南渡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城外如何了?”
    崇祯并没有关心殿外群臣的事情,而是问起如今的京城内的状况。
    “锦衣卫投了太子,骆养性和李国祯已被灭族,大多数官员被太子拿下拷掠。”曹化淳回道。
    曹化淳说完之后,殿内沉默起来,曹化淳连喊三声皇爷,却听不见回音,王承恩拉了下曹化淳,又对其摇头。
    曹化淳不得不叹息离去。
    眼前这般局面,皇城之外,俱已被太子兵火熏染。
    若其兵锋一转,直指皇城……又当如何?
    回到承天门,那些文官的哭声渐渐弱了,想来是没什么力气了,但听小太监说他们还赖在门外没有一个人离开。
    曹化淳左思右想下,命人打开城门。
    城门大开,只看到地上的文臣瘫坐一片,哪还有当初的读书人的器宇傲骨。
    现在他们都是颓废的老人,只想找个活命的地方暂避起来。
    当大门打开的时候,门内的昏暗的光芒仿佛极其刺眼一般,令一些大臣抬手遮眼。
    绝望的老眼中又看到了生的希望。
    二十多个文臣,激动的起了身,毫不犹豫的涌入了皇城之中。
    “快……快关门。”
    等到全部进入后,赶紧说道,生怕太子的大军压过来,将他们拿下问罪。
    看到这些狼狈的臣子,曹化淳实在有些鄙夷,毫无贤者的气度,就仿佛难民一样。
    忍不住指着他们的鼻子喷上几句。“也别怪咱家说你们,太子为何在皇城外屠戮众臣?你们自己难道不清楚么?”
    “身为朝廷臣子,却心术不正,不思为国尽忠,只念权柄,圣上亦对尔等有所怨言。”
    “太子冲龄之年,正是意气用事之时,看不过尔等劣行不过,这才兴师问罪。”
    “尔等若想活命,还须好好反省!”
    曹化淳放了龚鼎孶他们进来,便等于愿意庇护他们,按理说被曹化淳念叨几句,无可厚非。
    许多大臣都低着头连连称是。
    然而总是有人心里不快。
    若是前辈老臣说他们的不是,这些读书人或许会心平气和的虚心接受。
    但……阉人……
    本就为读书人所不齿。
    天启年间阉党横行,把读书人压的死死的。
    第(2/3)页